西凤酒公布塑化剂超标原因业界称其IPO将受影响!
发布时间: 2023-12-04 10:02:04    作者:米乐体育m6


  11月6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在其官网上披露的检测报告数据显示,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下称:西凤年份酒)的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不符合有关标准。

  报告显示,送检的3瓶60%vol500ml/瓶的西凤年份酒邻苯二甲酸异丁酯(DIBP,俗称“增塑剂”)检验结果为1.44mg/kg,报告为限值0.5mg/kg;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俗称“塑化剂”)检测结果为1.02mg/kg,对应限值为0.3mg/kg。

  资料显示,塑化剂(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也是环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类(PAEsphthalates),其种类非常之多,共同生活的亲属包括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等多个族群。

  最常见的是苯二甲酸酯类,而苯二甲酸酯类中,最常被用到的就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也就是DEHP。

  塑化剂经常被用在塑料制品中,同时在很多粘合剂、橡胶制品、电缆和医疗器械中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产品的柔韧度和粘附性。

  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11月7日晚间,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执行副秘书长高惠君也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塑化剂的超标,对人体的危害大多数表现在影响儿童性征,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造成儿童性早熟等问题。

  “对酒类产品来说,危害性最大的是,为了呈现醇香等优质口感,而进行的违法违规勾兑。添加剂配比失衡导致的伤害,远大于酒品在生产、塑封等过程中产生的塑化剂超标。而且,最易受塑化剂影响的孕妇、儿童等,一般也不会饮酒。”高惠君称。

  11月9日,针对西凤年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陕西西凤酒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赵永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事件对西凤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西凤内部也在评估此次事件对未来IPO的影响。

  同时,赵永红也向媒体透漏,塑化剂超标事件发生后,西凤酒集团董事长秦本平挂帅成立了综合小组进行督办。西凤酒集团也将在下周举行说明会,对相关事项做解释。

  此报告结果一出,无疑给正在冲刺IPO的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凤酒”)增添一丝阴霾,一时间也难免成为众矢之的,引发长期资金市场高度关注。

  事实上,早在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就曾爆发塑化剂风波。经经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

  而2011年6月原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超标260%。受此影响,白酒板块全线亿,酒鬼酒临时停牌。

  随后,11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又通报,经湖南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检测,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如参照对食品塑化剂限量标准,酒鬼酒的塑化剂“超标”247%。

  2014年6月27日,原国家卫计委公布白酒中含塑化剂的评估结果,认为白酒中塑化剂DEHP和DBP的含量分别在5mg/kg和1mg/kg以下时,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该风险评估结果是从保护健康角度得出,不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原卫计委表示,DEHP和DBP不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直接加入到食品中,已将其列入第六批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中。

  2017年6月,原国家卫计委和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实施的《GB 5009.2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提到DIBP的限定量为0.5mg/kg,DBP的限定量为0.3mg/kg。

  如今,西凤酒再次被曝出其产品塑化剂含量超标,虽暂时未对白酒股造成过大影响,但自身IPO进程不可避免会有所波动,那么西凤酒塑化剂含量超标的原因以及西凤酒方面怎么样才能解决,则成为消费者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对此,西凤酒董事会秘书张周虎也于近日进行了解释说明,被查出塑化剂超标的产品是2012年按照每个客户要求定制生产的,当时生产用的周转容器含有塑料成分,该设备已于2013年彻底淘汰。

  “西凤酒不存在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公司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程序,设置7大关卡55道防线保障产品安全,目前市场上的西凤酒都经严格检测,消费者可以完全放心。对那批定制酒,公司格外的重视,正在作召回处理。”张周虎进一步表示。

  同时,曾在西凤酒负责营销工作数年的人士也对此表示,2012年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后对行业震动较大,原先白酒生产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塑料制品。

  “不是人为添加塑化剂,是生产加工中附着带入,比如,以前有的酒厂用塑料桶接酒,管道也是塑料的,都会产生塑化剂。据我所知,现在很多酒企都换成了不锈钢,整治的算比较彻底了。肯定不是故意为之,尤其是国有大规模的公司,不可能自毁前程。”上述人士再次强调,白酒最重要的是度数、口感、香气、理化指标,塑化剂对这几项没半点好处,企业没必要往里添加。

  西凤酒也发布召回2012年产60度国典凤香产品的公告,称2013年前,白酒产品国标检验测试的项目并未包含塑化剂,该批次产品出厂时,符合产品执行标准(GB/T19508-2007)。

  鉴于该批次产品目前仍有部分在市场流通,西凤酒公司食品安全质量监管部负责召回事宜的人士也对此发声,“我们有两种召回方案,可按出厂价回购,或拿价值1299元/瓶的高端产品55度‘西凤酒1915’进行置换。”有关人员表示。

  但是,其透露,目前正在统计消费者手中有多少瓶该批次的西凤年份酒,且不清楚该款酒库存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五谷财经》特约、独家撰稿人王诣予表示,出现塑化剂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将极度影响酒企全国化运营以及IPO计划。

  据报道,1999年,西凤酒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一直都有上市的意图。2010年首次提出上市计划,但因被曝财务造假而失败。2016年3月23日,西凤酒向证监会报送招股说明书。

  2017年5月,证监会官网更新了西凤酒的招股说明书,可后来的证监会官网上这份招股书不见踪影,或已被撤回。

  终于,在今年5月,西凤酒进行了预披露更新,按照当前IPO的节奏,一个多月左右时间,西凤酒或许就会被安排上会,可现实却是再次不了了之。此后,西凤酒出现在了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中止审查名单之上。

  数据显示,西凤酒2015年-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03亿元、28.67亿元、31.70亿元,扣除非经营性纯利润是1.74亿元、2.81亿元、3.55亿元。

  报告期内,西凤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稳步上升,但同时也暴露出过渡依赖经销商销售以及区域性集中的问题,2015年至2017年,经销销售模式销售金额分别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98.60%、99.49%和99.43%。

  “同时,西凤酒70%的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均来源于其大本营陕西市场,区域性经营性质明显,品牌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目前全国一线酒企渠道下沉,收割更多市场占有率,以及同区域酒企竞争中,西凤酒未来业绩能否持续增长,还有待考量。”业内人士向《五谷财经》特约、独家撰稿人王诣予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